发展目标突出“惠民生”中心
“站位高”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松对《规划指南》的总体评价。他认为,《规划指南》不单关注医药行业未来5年的发展,其根本着眼点是“惠民生”,即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中心。
“老百姓解决了温饱问题后,紧接着要解决的就是健康问题,这必然会对医药产业的发展有所要求。”李松指出,目前,我国很多重要专利药物市场被国外公司占据,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,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医药工业需要大力开发新药和新医疗器械以满足疾病防控需求,提升产品质量,降低成本,实现用药可及性。
“《规划指南》写得极为务实,充分地让数据说话,分析问题直击行业痛点,目标制定得清晰可行。”中国药科大学教授、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邵蓉说,如《规划指南》在总结我国医药工业在“十二五”期间取得的成绩之后,也指出其在此期间存在的原始创新能力不强、产品质量升级任务紧迫、国际竞争力弱等七大问题。“这七大问题非常贴近产业实际。” 邵蓉强调。
根据《规划指南》,我国医药工业“十三五”总体目标是:到2020年,规模效益稳定增长,创新能力显著增强,产品质量全面提高,供应保障体系更加完善,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,医药工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。其中,行业增长目标是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高于10%,占工业经济的比重显著提高。
工信部相关人士直言,总体目标体现了惠民生、稳增长、调结构。行业增长目标则综合考虑了医药工业发展现状、面临的形势和应采取的措施,并保持和国务院《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相关指标衔接,10%的增速指标较“十二五”增速低,但仍属于中高增速;医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要在3.0%的基础上再上新的台阶。
记者还注意到,在“产品质量”目标中,《规划指南》明确,“基本完成基本药物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。”邵蓉表示,在日本,类似于一致性评价的药品质量升级工作足足进行了10年,我国要在短短几年内完成289个基本药物的一致性评价工作,“压力比较大”。
创新成为转型升级主引擎
“概括地说,医药工业在‘十三五’期间要完成两件大事:创新和国际化。其核心是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。”于明德说。
“创新”无疑是《规划指南》中出现的高频词。《规划指南》不仅将“增强产业创新能力”列在8项主要任务首位,而且对于技术创新,还明确提出:2020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%以上,创新质量明显提高,新药注册占药品注册比重加大,一批高质量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,新药国际注册取得突破。在六大政府工程中,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也被排在首位。
于明德强调,创新是我国从制药大国迈向制药强国,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,更是打破国外专利药对我国高端用药市场垄断,实现国产药对原研药完美替代的唯一手段。“国际化”的发力点,实际上也在于创新。
“所谓国际化,就是要利用全球资源发展中国制药产业。”于明德说。首当其冲就是要利用多层次、多元化的国际市场资源,促进我国部分先进企业实现与欧美等规范市场的对接;或者通过进入中低端国际市场,如非洲、东南亚、南美等,加强国际技术合作,推动国际产能合作。
在《规划指南》所列生物药、化学药新品种、优质中药、高性能医疗器械、新型辅料包材和制药设备六大重点发展领域中,于明德最为看好的是生物药。他认为,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生物药领域将出现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。
“在生物技术方面,我国跟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相对较小,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努力实现追赶、超越。另外,在国际生物技术研发团队中,已有2000多名华人研究者回国。中国将迎来生物技术发展的大好时机。”于明德预判。
期待政策合力护航指南落实
众所周知,医药工业受政策影响极大,且由于产业链条长,涉及的政府部门也多,如何确保《规划指南》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,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。“我们期待各部委之间能够形成政策合力。”邵蓉说。
工信部相关人士强调,有别于此前由工信部一个部门制定《医药工业“十二五”规划》及之前的规划,此次《规划指南》是由6部委联合编制;6部委还将建立部际协作机制,共同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,确保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。
《规划指南》也指出,“十三五”期间,将加强产业政策与质量安全监管、价格监管、集中采购、临床使用、医保支付、财政金融、外经外贸等政策的协调。
李松对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充满了期待。他指出,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以前就有,但在很多地方并未落实。“美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为17%,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占比还不到4%,这说明我国健康产业跟美国有较大差距的同时,也面临巨大机遇。一些减免税收等支持性政策如果能落实到位,有助于推动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。”
邵蓉则更为关注价格、采购和医保政策的完善。她表示,《规划指南》强调,建立市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,加强价格政策和医保、采购、用药等政策的衔接,在抑制药价虚高的同时,避免价格过低影响供应保障和质量安全。完善药品分类采购政策,科学设置招标采购评价标准。科学合理制定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支付标准。根据医保基金承受能力,将符合条件的创新药按规定纳入医保目录等。
她直言,作为政府,必须关注公众利益。但在关注公众利益的同时,也不可忽视产业利益。只有产业健康发展了,公众利益才会更有保障,才可持续。
文/中国医药报记者胡芳
图/中国食品药品网返回搜狐,查看